中国人最讲面子,诸如婚庆要排场、宴请须赏光、做事看脸色、打肿脸还要充胖子等,当然,最怕脸面丢尽或丢人现眼。那么这个面子在哪里呢?这就是腮帮子,嘴巴与两耳之间的那块区域。看来腮帮子就是中国人讲的面子,亦即通过情面、体面体现出来的人的尊严、荣誉、权力和地位等自我存在的观念。(参见《面子:中国人的权力游戏》)。腮帮子这部分肌肤太重要了,人涉世越深,这个区域的“地价”也就越高,在某些人身上简直是一发不可收的井喷(死要面子活受罪)。
腮帮子何以有如此神力,还得究竟一番“腮”。“腮”,照字典上的解释,是指脸两侧的下部,似乎没什么特异功能。但是从生物进化角度讲,“腮”与鱼鳃有一定的亲缘关系,据说,“腮”是从鱼鳃发展而来的。同时“腮”与“鳃”形音义皆通,有语源上的亲缘性。因此,鱼鳃的结构和功能是探究中国人面子观念的重要线索。
鳃是多数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,分内鳃和外鳃两类。鱼的鳃大多都是内鳃,简称鳃,生在头部两侧,外有鳃盖保护,以鳃孔与外界相通。鳃由鳃片组成,鳃片上排列着梳齿状的鳃丝,鳃丝上密布着毛细血管,是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。当水通过鳃丝时,毛细血管摄取水中溶解的氧,同时把二氧化碳排到水中。
原来,鳃的功能是呼吸或气体交换。然而从鱼到人,漫长的进化之路,已经把那密布毛细血管梳齿状的鳃丝深深地埋藏,我们所见的,只是“腮”的那层“面子”。在“腮”的“体面”中,“鳃”的“气息”被遗忘了。但是“鳃”并没有消失,消失的只是生物意义的鳃,心理意义的“鳃”依旧在呼吸,静静的呼吸,等待“出气”的时机。
心理意义的“鳃”,就是我们的思想,就是潜伏在“腮”字中的“思”。其实“思”的本义就是呼吸,与“息”同源。希腊语“呼吸”(psuhkhe)兼有精神的含义,英语“psyche”(心智、灵魂、精神)就源于此。
因此,“思”就是心(心智、精神)的呼吸。这是广义的思,包括思考、思维、思想等。法国哲学家笛卡儿(1596–1650)有个著名的命题:“我思故我在”(Cogito,ergosum),说明“思”与人的存在的关联,而人的存在实际上是人的生命存在,这是通过呼吸来实现的(所谓“活着就是为了这口气”)。
人的存在,从社会层面上讲,是人的心理存在,是自我人格的存在。人总是倾向于被社会接受,渴望鲜花和掌声,赞许和美誉。
评论